学院新闻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王二涛做客湖南大学求是讲堂
2024年11月08日    查看

 

11月6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王二涛做客湖南大学求是讲堂,在综合楼108报告厅作《植物-微生物共生的机理和应用》主题报告。

在讲座中,王二涛研究员首先分享了其团队在固氮微生物对豆科植物增产方面的最新发现,强调了基础研究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他指出,固氮微生物和豆科植物形成的共生固氮关系能帮助豆科植物在没有外部氮源的情况下正常生长,甚至实现增产。这一特性为作物生产中减少氮肥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二涛研究员进一步介绍了其团队多年来在植物与微生物共生固氮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他阐述了丛枝菌根真菌与植物的共生过程中,植物通过脂肪酸这一主要碳源向菌根真菌提供营养,团队建立了以脂肪酸为核心的丛枝菌根共生营养交换与调控的理论框架,为理解共生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王二涛研究员还分享了发现植物菌根因子受体的研究成果,揭示了植物如何通过这些受体识别共生微生物的分子基础。他特别强调了在豆科植物根发育过程中,皮层细胞通过获得干细胞模块与非豆科植物的根发育区别开来,为豆科植物“奠基细胞”演化和形成的遗传基础提供了重要证据。最后,王二涛研究员还深入解析了植物在面对外界微生物时,如何通过精细的分子机制,辨识并区分有益的共生微生物与有害的病原微生物。

通过一系列最新的实验数据与研究成果,王教授阐明了植物免疫反应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尤其是在共生与病原菌之间的微妙平衡。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植物如何维持健康生长,也为农业病害防治和作物共生微生物的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包括2024级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同学在内的生物学院师生共2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讲座。通过王老师的分享,大家对植物免疫系统的复杂性和微生物与植物的相互作用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提问环节,王老师耐心解答了师生的提问,现场氛围热烈,交流效果良好。


                                                                                              图文:潘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