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天马学术论坛 第94期
2020年11月04日    查看

北京大学瞿礼嘉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做学术报告

10月30日下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瞿礼嘉教授应我校邀请,在线做了题为“高等植物雌-雄相互作用中的信号交流”的精彩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我校生物学院姚瑞枫教授主持,生物学院、隆平分院相关老师及研究生等百余人参加。

瞿礼嘉教授从被子植物的双受精及精细胞不具有自由移动的现象出发,指出研究被子植物雌雄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的重要意义。瞿老师首先介绍了在拟南芥花粉管伸长过程中,有多种小肽信号参与该过程,其中一类由助细胞分泌的小肽AtLURE1s能够被花粉管顶端膜上的类受体激酶PRK6所识别,定向吸引花粉管向胚珠方向伸长,但研究发现AtLURE1s/PRK6信号通路并不是花粉管导向以及受精所必需的。随后瞿老师团队利用拟南芥及其近缘种的花粉管穿过隔膜的竞争性实验表明,AtLURE1s/PRK6信号通路能够提高同种物种花粉管穿隔膜的效率,并且在拟南芥中存在着非种属特异性的花粉管吸引物质。瞿老师课题组进一步研究发现了符合这一特征的四个分泌小肽,并将他们命名为XIUQIU(为“绣球”的汉语拼音,取自中国古代待嫁女子抛绣球选丈夫的典故),而XIUQIU的雄方受体并不是PRK6,有待进一步发现。最后瞿老师还介绍了他们首次找到的,拟南芥有性生殖过程中参与控制花粉管细胞完整性与精细胞释放的信号分子及其受体复合体,并揭示BUPS-ANX受体复合体以及RALF小肽信号调控花粉管细胞爆炸与精细胞释放的分子机制。

瞿老师的报告幽默风趣、生动形象、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从看似已经完结的领域中凝练出新的重大科学问题,进而通过精妙的实验设计予以解答,并为其新发现的关键信号元件赋予中国风格的命名(如“佛主的金字压帖”BUPS、“绣球”XIUQIU等)。报告结束后,师生与瞿老师进行了热烈讨论,达到了非常好的学术交流效果。

报告人简介:

瞿礼嘉,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5-1995年于北京大学生物系/生命科学学院分别获得理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5-1997年英国John Innes Centre访问学者,1999-2000年耶鲁大学高级访问学者。长期从事高等植物有性生殖过程的分子调控机理的研究,在Science、Nature Plants、PNAS、Current Biology、Cell Research、Molecular Plant、Plant Cell等杂志发表论文近百篇。2007年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2020年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现担任国际植物有性生殖研究会(IASPRR)亚太地区代表、中国植物学会常务理事、PLoS Genetics、Plant Physiology、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和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等学术杂志的编委。

供稿人:李园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