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管控打乱了全校师生们的学习生活。为了丰富同学们疫情管控期间的学习生活,湖南大学教务处组织了面向全校本科学生的“求是”讲堂,旨在邀请了校内外顶尖学者、知名教授及行业专家,聚焦前沿科技和人文历史,围绕重大科研成果、重要学术成就、突出创新创业事迹等,为本科生开设了精彩的讲座。求是讲堂的讲座由教务处、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主办,全校各学院承办。到目前,生物学院已邀请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等知名大学的等知名学者9人做客“求是”讲堂,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的通识讲座。
上海科技大学胡霁教授为“求是”讲堂开讲第一期,他为同学们介绍了有关脑科学和脑疾病的相关知识,指出脑科学研究有望为人类脑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机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邓子新教授从他在科研工作中遇到过的四个案例入手,总结归纳了关于冷门研究与热门研究的诸多启示,并给予同学们学习成长方面的中肯建议。邓院士归纳道:敢涉难题、善于思考、提炼理论、重质轻量等,都是培养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同时,勤奋踏实的品质、合作沟通的技能也是成才的核心。只有不断积淀,才能铸造出一个更完善的自我。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方医科大学高天明教授就如何做好科研课题与同学们分享了他的经验和看法,高教授说道:“科研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才能有成果。”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毓龙教授为同学们介绍了新型荧光探针的发展以及自己团队的研究,主要围绕基于人体内大量的G蛋白偶联受体激活开发的在体荧光探针展开。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欧光朔教授为同学们介绍了纤毛和纤毛疾病的研究,讲述了近年来超分辨光学显微术等多种技术的发展,促进对纤毛形成的分子基础以及纤毛生理功能和病理机制的理解。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竞教授为同学们深入讲解了神经-免疫调控的前沿领域,介绍了治疗各类相关疾病的新切入点,开拓全新视角。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熊伟教授围绕细胞中的代谢小分子介绍了多尺度代谢组学技术,并对未来代谢组学技术平台的研发方向做出展望,多尺度代谢组学技术在今后将为生物体的行为、衰老、疾病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剑峰教授围绕G蛋白偶联受体介绍了膜受体感知机制,指出良好的科技成果来源于研究者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各位优秀的研究者们的互相交流。
东南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韩俊海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儿童孤独症及其致病机制,并在最后表达期待更多年轻人加入脑科学的研究当中。
在每一场讲座的最后,每位专家学者都细心和详细地为同学们解答提出的疑问。求是讲堂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难得的学习的机会,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与教授们交流的平台。相信同学们都能从求是讲堂中有所收获。
编辑|吴润泽,张晓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