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查看更多+
学术动态 查看更多+
14
2023-09
湖南大学徐翔晖团队《ACS Nano》封面文章:手性溶瘤多肽药物用于抗肿瘤免疫治疗
10
2023-09
湖南大学生物学院胡小晓课题组膀胱癌核酸适体研究新进展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中的高度侵袭性恶性肿瘤,通过分子探针识别或靶向疾病标志物可以提供一种新的诊断和治疗途径,为膀胱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湖南大学生物学院胡小晓课题组在《AdvancedHealthcare Materials》期刊(生物医学,Q1)上发表了“A Non-G-Quadruplex DNA Aptamer TargetingNCLfor Diagnosis and Therapy in Bladder Cancer”的研究性论文(并作为期刊卷首插画),湖南大学生物学院为第一作者单位,生物学院博士研...
04
2023-08
New Phytologist | 湖南大学生物学院潘怀荣课题组发现蒺藜苜蓿NCR343调控根瘤细胞终极分化共生体存活的新机制
豆科植物能够通过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作用获得氮营养,对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机制的研究可以为减少氮肥施用、降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提供新的思路。共生固氮发生于豆科植物特有的器官-根瘤。在根瘤组织中,根瘤菌完全进入植物细胞,形成类细胞器结构-共生体(symbiosome)。在一些形成不定型根瘤(有根瘤分生组织存在的根瘤)的豆科植物中,宿主会向共生体传递大量调控信号来促进共生体的终极分化(terminal differentiation)。终极...
20
2023-07
Nature Communications | 湖南大学生物学院潘怀荣课题组发现根瘤特异信号肽蛋白酶BID1调控共生固氮的新机制
豆科植物可以通过与根瘤菌进行共生固氮作用获得氮营养,对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机制的研究可以为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氮肥施用,变革农作物的营养获取方式奠定理论基础。在共生固氮过程中,根瘤菌通过侵染线进入根瘤组织,并完全进入根瘤细胞,形成类细胞器结构-共生体(symbiosome)。在不定型根瘤中,每个根瘤细胞中的共生体可以达数百个之多。在根瘤细胞中,宿主细胞会向共生体传递大量的调控信号。例如,豆科模式植物蒺藜苜蓿根瘤细...
学术交流 查看更多+
22
2023-09
天马学术论坛 第171期/浙江大学靳津教授主题讲座
2023年9月21日上午11:00,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靳津教授应邀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并在生物学院实验楼B111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免疫代谢失调与肠道相关疾病”的学术报告。报告由生物学院唐青松副教授主持,学院众多老师和学生参加了该讲座。在讲座开始时,靳津教授讲到恐惧和压抑等情绪反应是我们生活中对消极情况的正常心理和生理反应,长期的慢性应激压力会增加抑郁和焦虑的患病风险。长期以来,抑郁症、自闭症等致病原...
22
2023-09
天马学术论坛 第170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雪彪教授主题讲座
2023年9月21日上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姚雪彪教授应邀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为我院师生做了题为“cell renewal and quality control”(细胞更新与质量控制研究)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叶茂教授主持,我院多名师生参加。姚老师首先从有丝分裂的概念和作用出发引出报告的主题,并重点讲述了有丝分裂过程中参与染色体微管、着丝粒连接的调控机制,这对于细胞再生及质量控制研究有重要意义。同时,姚老师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着丝...
19
2023-09
天马学术论坛 第166期/浙江大学刘建祥教授主题讲座
2023年9月18日上午,受生物学院邀请,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建祥教授在生物学院行政楼108室,以“植物适应高温环境的分子调控机制”为题,给学院师生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为湖南大学生命科学前沿论坛(天马学术论坛)第166期,报告由姚瑞枫教授主持。                                             图为刘建祥教授为师生做报告全球变暖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是对作物生长和粮食安全的巨大挑战。植...
21
2023-07
天马学术论坛第161期 华南农业大学沈永义教授到访生物学院
2023年7月20日,华南农业大学沈永义教授受邀于生物学院实验大楼A302会议室,作题为《新发人兽共患传染病溯源及防控》的学术报告,介绍了他的团队在H7N9禽流感病毒、MERS-CoV以及SARS-CoV-2溯源方面的研究进展,报告会由彭友松教授主持。沈教授指出,人兽共患病对养殖业以及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他从病毒溯源和进化趋势、病毒进化机制和规律、病毒跨种位点和适用宿主机制进行讲解,介绍了H7N9型禽流感病毒、新发冠状病...